珠峰登顶的消息和事故消息一起回到地面的时候,一场围绕珠峰的信息战全面爆发,这几乎已经成为每年珠峰攀登季临近结束的标志。
凯途高山部分队员登顶证书
汝志刚(大胡子)/李凰英/郭文静(LUCY)
详情参阅:登顶珠峰
凯途高山登山队全员登顶,续写捷报
珠峰的喜讯和悲剧,无论哪一个都会成为头条,而悲剧的传播更快一些。
今年的信息战关键词有两个:拥堵、死亡。
随便哪一个信息入口,搜索最近珠峰的消息都会是这些结果:
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珠峰拥堵—导致登山者死亡。
事实真是如此吗?
没有雪崩,也没有狂风,付费的天气预报让每支登山队掌握了比较靠谱的天气信息,他们在安全的窗口期出发,每一个人在出发的时候都期待回到大本营,喝一杯咖啡,使用营地缓慢的网络给家人和朋友发一则平安的信息,再抬头仰视女神珠穆朗玛,有点恍惚自己曾站立在她的头顶......疲倦和兴奋一起冲击着倦怠的身体...终于下来了,太累了。
然而,他们当中的也有些人,没能回来。
视频:珠峰登山者排队冲顶
视频:大胡子(汝志刚)
那些今年去攀登珠峰并安全落地的人,没有谁可以武断地给出结论:珠峰死亡事故源于拥堵。
在年的攀登季中,截止5月29日统计到的珠峰死亡事故有11起:
“过去一周在部分向导,夏尔巴协作和登山者交谈之后,我相信今年多座八千米级别山峰共有20人(已增至22)遇难的情况是大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拥堵并非遇难人员之中15人死亡的原因。”
——AlanArnette
高海拔病症死亡
DreamersDestinationTreks队伍,珠穆朗玛峰:印度登山者KalpanaDas,49岁,来自印度Odisha地区,登顶山峰下撤至临近Balcony区域时死亡。
购买印度Transcend公司的向导服务,同时使用ArunTreks公司的物流运输,珠穆朗玛峰:来自印度孟买的AnjaliSKulkarni,54岁,登顶山峰之后在返回至临近4号营地区域死亡。
SevenSummitTreks队伍,珠穆朗玛峰:RaviThakar,印度,登顶山峰后,在紧邻4号营地区域死亡。
PeakPromotion队伍,珠穆朗玛峰:来自印度的NihalBagwan在临近南坳区域死亡。
以上成员死于高海拔病症,而这或许与通过海拔超过8,米区时,因为拥堵导致的长时间和行进速度太过缓慢相关。
高海拔病症——与拥堵无关的死亡
KoblerPartner公司,珠穆朗玛峰:ErnstLandgraf,65岁,登顶山峰之后,在临近海拔8,米的第二台阶死亡。
Expeditions队伍,珠穆朗玛峰:爱尔兰登山者KevinHynes,56岁,从海拔8,米折返后在北坳死亡。
PioneerAdventures队伍,珠穆朗玛峰:美国人DonCash,54岁,在希拉里台阶附近区域死亡。
HimalayanSkiTreks队伍,珠穆朗玛峰:来自尼泊尔知名向导DhrubaBista,因为高海拔病症被救离3号营地,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大本营死亡。
SummitClimb队伍,珠穆朗玛峰:RobinHaynesFisher,44岁,登顶山峰下撤过程中死亡。
滑坠死亡:与拥堵无关
SevenSummitTreks队伍,珠穆朗玛峰:SeamusSeanLawless,39岁,爱尔兰,失踪,在临近南坳区域滑坠,被认定死亡。
——以上数据,来自《喜马拉雅登山论坛》,作者AlanArnette,编译:Mintina
根据最新报道,珠穆朗玛峰山峰两侧共有11人死亡。
拥堵对攀登者的影响
缓慢的行进速度让整支队伍的速度降下来,增加了等待时间。而更多的时间浪费消耗了更多氧气,增加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负担。
按照正常攀登者的速度,4号营地可以5小时到达顶峰,下撤回C4大概2小时。但当登山者以队伍、群体而不是个人去冲顶,按照登山行进定律,所有人的速度都会慢下来。
部分已故登山者用时10至12个小时去往顶峰,再花费4到6个小时返回南坳后死亡。一些遇难的攀爬者在7-()米地带攀登16、18或甚至是20小时,这超过了人体承受极限。
但,超过12小时冲顶成功的登山者,并不完全是因为拥堵才消耗至那么长时间。拥堵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的悲剧,有些原本有机会可以避免。
尼泊尔的救援体系越来越完善,在2号营地也驻扎了国际救援队,这是好消息。
但在阳台和希拉里台阶,交通拥堵的问题暂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可以要求尼泊尔旅游管理局在希拉里台阶安排“交通疏散”的工作团队,但根据攀登周期和冲顶的漫长时段,这些工作人员即使从4号营地轮班替换也非常危险,对应地也会增加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攀登队伍中更有经验的人可以担当临时指挥者身份,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在这段区域停留。最困难的是,现场的指挥指令是否被遵守: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他们来自几十支队伍,说着不一样的语言,有不一样的信仰,但他们有同一个目的——登顶。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登山者们自行觉醒,准守登山准则,可行性不理想。
第二个办法是出发前各支登山队协商自己队伍的冲顶时间,避免拥堵重叠。曾经有队伍尝试过这么做,但领队会议以失败告终。这个情节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珠峰攀登电影《绝命海拔》有深刻体现。在短暂的窗口期限制下,所有队伍都愿意选择天气最稳定的时候冲顶,互不妥协。
《绝命海拔》片段
除了外力帮助,登山者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
高强度体能训练
5月22日,强子无氧登顶洛子峰。
图:强子(陈涛)洛子峰登顶照
他回来后分享的第一件事是:攀登珠峰/洛子峰最重要的第一因素——体能。8米以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体能更重要。有些东西和服务可以购买获得,唯独体能不行。
在大众熟悉的50天周期之外,真正的8米攀登者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所以他们的攀登周期是50天+天。
每天一个10公里打卡,出差下雨也不停止,在强子朋友圈的人都见证了这漫长的过程。跑到后来,绑了一年的沙袋也磨破了。
队员汝志刚(大胡子)的训练计划有点特别,他住在嵩山下,一天跑一趟嵩山,重复跑了36趟。这些训练没有白费,在冲顶途中差点遇险的那一刹那,凭借一次8多米高度的跳跃躲开了滑坠的印度女山友,她的冰爪错开了他的头部划破了他的羽绒服继续向下滑坠.......
若没有平日的积累,同在一根路绳上的他极有可能陷入危境,连同滑坠或受伤。
图:大胡子(汝志刚)登顶珠峰
队员郭文静(LUCY)健身近10年,为准备珠峰的密集训练从年12月就开始了。每周四、五次健身房跑步、单车、跳绳、和力量训练。除此之外在年12月到今年4月期间还进行了四川西岭雪山、千佛山、峨眉山、新疆阿勒泰、西藏拉萨高海拔拉练等。
这些积累基本依靠队员自律完成,而一些攀登者做不到。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能完成下撤。
找可靠的夏尔巴
杰出的夏尔巴很多,他们被不同的公司和机构雇用,有部分夏尔巴自己开设了登山公司。拥有漂亮登顶(和攀登)记录的夏尔巴也有很多,最杰出的当属“国际高山向导”。登山简历并不是夏尔巴的唯一评判标准,但有很高的经验参考价值。真正可靠的夏尔巴除了过硬的攀登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品质。
图/大胡子朋友圈
对于品质的把控,依靠他们在圈子里的口碑。尼泊尔当地的公司在这方面比较有发言权。夏尔巴的品质在客户遇到危险的时候最能体现。8米之上的救援,有没有能力救很重要,愿不愿意救则在他们一念之间。
没有夏尔巴,很多人上不了珠峰。他们在攀登过程中提供很多帮助。但是,再优秀的夏尔巴在你的攀登过程中也只是辅助作用,登山主要依靠自己。
不要太依赖金钱
部分登山客户为了讨好自己的夏尔巴,在攀登和适应过程中不断给夏尔巴赛小费,这种花钱买安全的行为正好暴露了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自己的夏尔巴并没有完全信任的矛盾心态。
登山者都有攀登结束后给夏尔巴向导支付小费的习惯,可如果一开始就依赖金钱“投食”来购买安全感,可能这份“安全感”也只是一场心理安慰的海市蜃楼。
一开始就选择品质优秀,可信赖的夏尔巴,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如果你想给夏尔巴增加收入,可以在最后给小费的时候出手大方点。
技能训练与登山经验积累
在决定来珠峰之前,你登过一些山,但如果在技能、理念方面仍然有欠缺。到达珠峰大本营之前你仍然需要一些专业训练,包括但不限于攀冰、攀岩、技术装备使用、海拔适应训练等。
在来到珠峰大本营以后,你也还有一次补救的机会,但别依赖这最后一根稻草,有些积累不能速成,但比如更换氧气的技能是每位登山者应该要掌握的。
在珠峰营地长达一个多月的拉练训练中,你还是需要严苛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一次训练和拉练。而你的攀登队长、领队在这个过程中的眼界、专业性指导能力也映射到你的训练成果。选择专业的团队很重要。
视频/珠峰队员日常训练
正确使用氧气
按照氧气补充惯例:一个登山季一位客户6瓶氧气,夏尔巴3瓶氧气。
在冲顶途中等待太久,部分客户开大了氧气流量。而他的氧气不足以支撑他上到顶峰再回到阳台补充氧气。这时候有的夏尔巴会献出自己的氧气,但这种情况对他们双方来说都足够危险。
一瓶充满的高山氧气是,乘以压强倍数4就是L,睡眠时的流量刻度为0.5或1,氧气流量在行走时段可以开到2、3,4一般只在救援状态下启用。这样这样计算下来一瓶氧气就算流量开到3也可以使用8小时。
攀登者在4号营地更换新的氧气瓶,登顶下撤到阳台就可以再次更换夏尔巴提前放在那里的氧气瓶。
如果你在攀登过程中没有贪心地把氧气调到4档,不在顶峰停留过久,保持足够的体力清醒下撤,8小时的时间完全足够回到阳台,换上另一瓶备用氧气。
懂得放弃
放弃比登顶难!
在登山圈,知道极限懂得取舍的人更值得让人敬佩。面对珠峰这份品质更加难能可贵。年,夏伯渝第4次尝试攀登珠峰,在距离峰顶94米(海拔落差)的地方下撤了。
“到了米高度时,我还挺兴奋的,感觉再有一个多小时我平生的愿望就能实现了。但是天不遂人愿,这时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雪。一米以外你什么都看不清楚。当时风很大,山坡上的雪吹起来打在脸上都疼。当时我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登珠峰了,在我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能登顶的情况下,我会不顾一切地冲上顶峰。但是,那天和我一起登珠峰的还有5个20岁出头的夏尔巴向导,五个向导在跟着我一块。可是这些年轻人他们都才20多岁。他们的职业就是护送我们这些登山者到顶峰。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就我一个人冒险也无所谓了,但是要连累着他们,我就很不忍心。
他们一个家庭的收入就靠他们这一季的登山所得,我不能因为我的理想而不顾他人的生命。”
——夏伯渝
在到达局面无法挽回的地点之前返回或接受夏尔巴的劝说下撤,这对登山者和夏尔巴都是考验。没有人愿意放弃“眼前成功的希望”。那么长时间的等待,那么多资金投入,他们不能接受最后获得一个“失败”的结果。
有些登山者甚至很难再有下次来到珠峰的机会,他们有的缺乏时间、有的缺少资金。
强烈的登顶欲望让他们放弃最佳下撤时机,迷失在冰冷的珠峰上。
在珠峰面前选择放弃,绝对需要勇气。
对组织者的要求和珠峰攀登费用
珠峰南坡攀登费用大概在4.5万美元左右,还有一些低价公司的费用在3.5-4万左右,凯途高山的攀登费用是4.6万美元。
我们有必要澄清两个事实:
不是所有攀登珠峰的人都很有钱,每年有很多攀登者依靠赞助报名活动;
珠峰攀登活动有利可图,但并不是暴利。
组织珠峰登山活动,对组织者的要求很高,对组织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近年,越来越多的登山组织拥入市场,像贩卖旅游产品一样的贩卖登山服务,让危险的种子从活动报名开始就已经潜伏在队伍中。
最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几种:
夏尔巴不够专业;
没有足够的氧气或氧气不够好(黑市上的氧气存在泄露或不足的情况,有些公司为了控制成本没有支付夏尔巴足够的薪水,导致夏尔巴没有按照约定运送足够数量的氧气到4号营地或阳台。今年发生过大批量丢失氧气的事件,最多一次73瓶);
训练不到位;
客户对山上的风险了解不透彻;
遇到危险夏尔巴不会拯救你的性命;
组织出现一次或多次决策失误;
等等
本文整理:凯途高山
·尼泊尔境内唯一由中方控股的登山公司
·珠峰(南坡)攀登指挥权完全在中方的第一家登山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zy/1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