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这是一支颇具传奇色彩的队伍;这是一支与共和国命运密切相关,不断壮大的精兵劲旅;这是一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地质勘探为己任的“国家队”和“野战军”。
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改革作出了决策部署,“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8月28日,武警黄金部队移交自然资源部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这支寻金劲旅将挥别军装,奔赴更广阔的地质战场。
武警黄金部队官兵在无人区执行军事地质工作任务。特约记者肖鑫摄
在这历史时刻,记者走近这支英雄部队,回望一代代黄金兵写下的“金色答卷”。
金色足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此后30年间,全国共生产黄金吨,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
“让部队去找金子!”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年3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黄金部队诞生了。
被时代呼唤而出的武警黄金兵,不负众望,创造了令人刮目的找金业绩。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斑岩型特大岩金矿床——黑龙江团结沟金矿由武警黄金部队提交;时隔不久,全国第二大金矿——四川白水砂金矿问世。“六五”期间,武警黄金部队提交吨黄金储量报告,占当时全国提交黄金储量的1/3,其中60.5%以上可以直接生产利用。“七五”期间,全国黄金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行业推行武警黄金部队储量承包管理模式,带动全国地勘队伍几年内提交多吨黄金资源储备。
中原大地、巴山蜀水、草原荒漠……一座座金矿在黄金兵的脚下现形。40年踏梦出征,武警黄金部队累计探获黄金储量吨。
金色文化
黄金部队忠实履行“为国找矿、为民造福、为党增辉”的职责使命,赋予了黄金部队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诠释了先进军事文化的精髓,着力表现出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的根本立场、报效国家的志向抱负、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
武警黄金部队官兵既是改革大业的见证者,又是重要的建设者。他们凝聚形成的“三热爱”“三特别”和“西口子精神”“阳山精神”,一次次提升了武警黄金部队文化的纯度。
这些精神让武警黄金部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建40年,先后历经4次编制调整、4次任务转换,他们以高度文化自觉,坚持部队发展需求服从国家战略需求,部队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全局利益,部队转型布局服从国家改革布局。如今,这支政治可靠的文明之师、地质找矿的精锐之师,正用报效国家的“金色梦”促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金色人生
在为国找矿的漫漫征程上,榜样的力量薪火相传——这支部队先后有3人当选“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人荣获“李四光野外地质科学奖”、9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年,黄金三支队寻金小分队跨过冰封雪裹的额尔古纳河,来到号称“中国北极”的无人区——大兴安岭北坡的西口子。
在全年仅有两个月无霜期、最低温度零下50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下,官兵们在5年内向国家提交了27吨砂金储量。
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战士伍军身背黄金矿样在戈壁滩迷路3天3夜,被战友找到时已面目全非,而26件矿样却完好无损地压在身下。而后,部队依据他提供的矿石样品信息,发现了3条金矿带。
荒凉贫瘠的陇南山区,武警黄金十二支队工程师郭俊华护送矿样下山时翻车受伤,救治后留下了阵发性头痛和腰酸背痛的后遗症。但他坚持奔走在野外一线,并提出“斜长花岗斑岩脉为找矿标志”新观点,为探获阳山大矿作出重要贡献,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北川汉子张仕聪当了17年兵,打了17年钻,年光荣退役,前脚办完手续,后脚便躺上手术台:他的胆囊塞满了黄豆般大大小小的石头。找了十几年矿,没有带走一丁点黄金粉末,却带走了一胆囊的石头。
“黄金人,金子心。”一位到过武警黄金部队的诗人曾这样感慨。
马庄山金矿位于新疆哈密,自清朝起就有人在此淘金,但从未留下可考的地质资料。武警黄金八支队果断进入这一区域,依靠地质锤、放大镜等简陋装备,摆开寻金战场。高级工程师易正文因长期野外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肝病。“找不到黄金,死也要埋在这里!”他用药片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实在疼得厉害就用地质锤抵住肝部休息一会,最终倒在寻金路上。
3年后,他的儿子易凯大学毕业,毅然拿起父亲留下的地质锤,义无反顾走进戈壁。历经10年艰苦拼搏,支队官兵在此探获黄金资源量21.8吨的大型金矿,成为哈密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新疆阿勒泰工作区山高坡险、峭壁林立。担负该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任务的武警黄金八支队名官兵仅用76天就高质量完成数字化填图平方千米,发现有工作价值矿化点6处。其间,17次搬家迁营,10次挺进无人区,背坏61个背包,磨破多双胶鞋,每人每天徒步作业近30公里。
西藏昂仁工作区平均海拔米,最高海拔米。为测精准数据,官兵赤脚趟过冰冷的远古冰河,攀爬雪山峭壁,在“生命禁区”挑战生理极限。填补了我国海拔米以上没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空白。
金色钥匙
武警黄金部队牢牢把握“科技是找矿支撑”的方向,逐步实现从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老三件”到数码相机、摄像机、掌上电脑、录音笔和手持卫星定位仪“新五件”探矿设备的发展。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解译等高科技装备的应用,实现了空中、地面和地下立体透视矿藏的突破,标志着武警黄金部队已迈入数字化找矿时代。
年3月,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原黄金部队:论文《小秦岭金矿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殊荣的背后,凝结着部队科研人员敢为人先的气魄和科学求是的精神。空前的发现,使沉默30年的小秦岭地区拥有了第一座特大型金矿,河南省也由此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产金省。
年武警黄金部队高级工程师宋磊发明的快速找金新技术实现了野外采样、测定、定位一体化,引起国内外广泛 年,14本通览全局的《战略地质调查》发布,在这份调查中,国内外诸多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成矿特征、矿床成因记载翔实。
近5年来,武警黄金部队培养出40余名博士、余名硕士和余名“含金量”高的专业技术骨干,黄金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葛良胜、黄金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卿敏等成为地质人才“金字塔”的塔尖。
金色丰碑
这支担负地质找矿任务的部队,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危机矿山增储、国家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中,立下不朽功勋。
武警黄金部队组建40年来,先后在全国26个省(区)、46个成矿区带开展地质找矿,发现金矿床处,探获金储量吨,为国家新建、扩建矿山近百座,27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武警黄金部队直接生产黄金24万两,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黄金储备。“七五”期间,用国家黄金行业1/6的人力财力提交了占全国1/3的储量。“十一五”期间,探获超大型金矿3个、特大型金矿3个、大型金矿7个,探获金资源量吨、铜铅锌资源量40万吨、钨钼资源量31万吨,一大批重点矿藏被开发利用,有力支援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其中,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已探获金资源量将近吨。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和内蒙古包头市哈达门沟金矿探获金资源量分别达吨和吨。累计完成1∶5万区矿调50项,共幅8万余平方千米,25份成果报告中23优2良,个图幅中81优30良。主导编制全军军事地质调查标准规范,向军委推送重点方向军事图集,完成了两项应急保障任务。
此外,部队先后参与了大兴安岭灭火、98抗洪、新疆“7·5”事件、西南冰冻雨雪灾害和抗旱救灾以及汶川、芦山、岷县、鲁甸、尼泊尔等应急抢险重大任务。
盘点历史,黄金兵走到哪里,哪里就升起一片金色的希望。黄金兵在哪里发现矿藏,哪里的小康之路就变成金光大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支曾经的寻金劲旅必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
订报啦!
订报啦!
订报啦!
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征订信息变更启事
由于报社迁址,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征订相关信息已变更如下:
报刊征订-68047627-
广告联系-
因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为确保发行征订平稳过渡,收款单位暂保持原名称不变。
汇款方式: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开户银行:农行北京朝阳区安外大街支行
收款账号:410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邮政编码:860
汇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ms/1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