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人员:死胖子,阿仁
活动车辆:jeep自由光
新疆旅行一直是躲藏在内心某处随时会跃出的小魔鬼!从年底就和阿仁在计划一个远行,当时的新疆只是个备选项。原计划的新疆之行是在金秋的九月。咖啡店计划:5月初的某一天,在咖啡店闲谈时,阿仁突然提出“新疆马上出发,行不?就我们两人”,我当时没任何犹豫地回答:“走!有什么不行的”。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就把行程的框架定了下来。计划: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新疆全境的自驾。考虑到入疆路途遥远,为了保存体力和避免前期产生审美疲劳,“车辆用托运的方式运至西安,自驾从西安开始,循迹古丝绸之路”
轻松起飞:
决定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买好了5月9日福州飞西安的机票。5月6日,车辆先行托运出发了!
第一站西安5月9日,西安作为长假的起点,我们决定在此休闲地逛几天,“打卡西安”。飞到西安的第一个夜晚,用路边烧烤开启了休闲长假模式。住在永宁门附近的望城公寓,所以古城墙、钟鼓楼、回民街、大小雁塔、愽物馆等等景点都可以用徒步的形式来完成游览,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游览方式。每天沿着古城墙闲逛、再顺便转转古街小巷,听听路边的秦腔,去书馆听听相声……夜晚可以沿古城墙散步,独享那份宁静。说起西安小吃集散地,当属回民街和永兴坊,游客如织。经老驴指点,我们把吃选择在回民街不远的“洒金桥”,这里游客少,当地人多,可以安安静静地吃些地道的陕西美食。以美食做为旅行的主线,用景点来“消磨”时光,然道不是这样吗?
花毛一体:
兴教寺:在西安停车场接到我们的车,检验无误后,顺路去了“兴教寺”,这是我们比较喜欢的景点之一,它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是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因地处偏僻,显得异常的清静,在这可以与三藏长老安静的独处一会。
裤带面:
阿仁对陕西的“裤带面”情有独钟,恨不能顿顿“裤带面”。西安美食本人较欣赏的有:裤带面、灌汤饺(羊肉)、葫芦头(大肠头)、油泼面、梆梆肉、粉蒸肉(牛肉)………一般好吃的还有:“太多太多了……”。
1胡辣汤、2葫芦头、3八宝稀饭、4梆梆肉:
“每天最多去两个景点”这是我和阿仁出发前就定下的“规矩”,我们和“慢”耗上了!在西安,每天的步数都超过两万!用慢节奏去体会这“13朝古都”、“八水长安”。因陕西愽物馆外等侯进馆的队伍太长,这对我们两个不爱凑热闹的来说太痛苦了,“走吧,下次再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说道。至于“兵马俑”、“华山”本也不在此次行程之列。
西安钟楼:
小雁塔:
西安博物馆镇馆之宝(瞎猜的):
大雁塔:
第二站兰州在西安闲逛三天后,我们开启了自驾模式。每天的行车距离安排在公里左右,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是得到我们俩一致认可的决定。早上睡到自然醒,吃个早饭再开始行程,下午2点左右入住酒店,还能睡个午觉。悠哉悠哉。黄河铁桥:
兰州拉面:
天水麦积山石窟:顺路到天水打个卡,对于四大洞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可不能错过。景区为了所谓的“保护”,统一的做法是“关起门”,景区只留曲指可数的几个佛窟,其余的装上门封起来。你们哪怕用透明的材料做门,也能让我们一睹“国之瑰宝”,让我们也为祖国自豪一把!“什么都看不见”你让我们怎么爱你?!
兰州住在黄河之滨、白塔山下。“进城”的路线都是徒步过黄河铁桥,“黄河第一桥”这是赋予黄河铁桥的标签,每天一到傍晚,桥上的游客熙熙攘攘,“精明的生意人”把烧烤摊都摆到了桥上。傍晚的黄河公园热闹非常,散步的、看日落的、闲坐的、捡河石的、放风筝们、搞直播的、当然还有广场舞……这里应有尽有,你想了解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这是必呆之处。从兰州开始伊斯兰文化慢慢浓郁了起来,我们习惯的佛教寺庙逐步淡出了视线,伊斯兰的高塔建筑变得随处可见!在大清真寺旁观了一次教众的晚祷告,场面庄重有序,给人以震撼!
第二天登白塔山,拾级而上登高俯看这一座跨在黄河两岸的城市。“白塔”其实是土黄色的塔,但夜晚的灯光下却是白的。在兰州你基本看不到那遍布大江南北的“兰州拉面”的字样,因为兰州人只称“牛肉面”。不论带汤的、干拌的,那味道决不会让你失望。吃过兰州的牛肉面后,你以后可能都不想吃“牛肉拉面”了,因为离开兰州的“牛肉面”就没有味道了!一到大西北,我和阿仁就迫不及待的想吃“手抓羊肉”,找了一家评分很高的店,上菜后我说:“服务员请你给我一把餐刀好吗”,因为那羊肉我咬不断。完全没有了09年在拉萨第一次接触“东乡手抓肉”的那种“软而不烂”煮的火候刚刚好的感觉,对手抓羊肉的感觉只有几天后到新疆才又重新捡了起来!
白塔山:
白塔山上的一块匾额:一位老书法家只认识其中的一个字,你认识几个?
滨河公园:
第三站张掖选择在张掖停留是冲着“丹霞”去的。可惜我们到的那天,张掖刮起了沙尘暴,漫天风沙,我们知道“蓝天下的丹霞己经与我们无缘了”!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要错过”,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往。没有了蓝天,“七彩丹霞”确实少了很多颜色,却让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西北的荒凉。城市建设也和内地一样,建起了游客一条街,没了游客略显凄凉。新区规划大同小异,亦分不出哪是西北哪是内地。
张掖美食城:
木塔:
钟鼓楼:
第四站敦煌离开张掖后,祁连山一路伴随着我们,那白雪皑皑的山头似在告诉我们“现在已远离城市的喧嚣,你正行进在西行之路上”!敦煌在丝绸之路上有着重重的一笔。对它的了解你们应该也和我一样是从那一幅美妙的“飞天”开始的吧!
莫高窟,这是一个震耳欲聋、响彻海内外的名字,“4个洞窟元”这是我从莫高窟回来唯一的映象。有人劝我说“为什么不花元,就可以多看几个洞窟”,可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洞开门,看完锁门”,短短的几分钟又会给你什么感觉呢?本应该靠慢慢观赏、慢慢体会的景点变成了“快歺式”的体验,真让人失望。如果你只满足于在那拍个照、发个朋友圈那应该够了!
阿仁独自一人去观看“遇见敦煌”大型歌舞表演,他对“站立式的观演”形式大为赞赏,“让你有时空交错、时空穿越的感觉”阿仁观后说。可我对这一类的表演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唯一的就是陪老婆看过一场“印象大红袍”,总体感觉:“也就那样!”。敦煌夜市据说是西北第一个搞起来的旅游集中市场,集吃、喝、玩于一身,其实与全国的游客集散市场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它的民族特色!傍晚时分,强烈推荐自驾走走“鸣沙山景观大道”,可近距离“包场”观赏沙山!“党河风情线”是市的河滨公园,晚上9点左右有河上音乐喷泉表演。整个河滨公园规划的较为完整,大片的玫瑰花(当地人称之为刺玫)争奇斗艳。“我找到一家当地人吃的手抓肉店,阿仁,我们明天去吧”,这好像也成了我每天闲逛时的一项任务。“东乡手抓”开在大清真寺斜对面,羊肉一斤58元,两个人点了一公斤羊肉。食材简单配以干辣椒面,简单却不失美味,比兰州的“正宗多了”。
党河风情线:
沙瓶画:
敦煌鸣沙山:
敦煌最萌藏品:
一路西行一路限速,不过大西北的高速车少路直,充分发挥了“定速巡航”的优势,我们俩开的比较轻松。1个多月、行驾驶了公里,我们没有吃到一份罚单!值得骄傲一下。
第五站哈密年5月20日,今天才真正开始进入新疆!离开敦煌,路边的景色也越来越荒凉。进哈密前我们经历了此次新疆之行的第一次查验身份证。在南疆进入加油站、住宅小区、商场、酒店、饭店都需要安检、查验身份证后,以后的日子里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一通操作。新疆的治安很安全。新疆高速休息区很多和边上的省道连通、共用,很多地方设置高速调头立交桥,会让你产生莫名的“喜感”!高速是“按站收费”,与我们的“按公里数收费”不同,高速费比内地便宜很多(没有精确算过,另:只对南疆而言)。这个季节正是杏子成熟季,李广杏、小白杏、小黄杏陆续成熟,每次在路边看见杏摊都会去试吃一个,甜的就买一点,“快买吧,过几天杏子就没了”这几乎是每个摊主的口头禅,因为杏子不易保存。一路上人为的景观变得越来越多,以至于本收列的“景点”被我和阿仁一一删除了,“志在自然”好在我们有这个共同的观念!一到哈密,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翻越东天山,“山下烈日炎炎,山上白雪皑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有着不同的两个世界、两个季节,山下30度、山上10度。我们运气不错,前一天才全线开通上“天山庙”的天山之路。当地人听说我们要去鄯善县后,说“那你们哈密的鸣沙山完全可以不用去的,鄯善县的沙山公园是最大的”。但是哈密伊吾县的鸣沙山却独具一格:沙山被草原所包围、远处可见白雪皑皑的天山!沙漠、草原、雪山三者合一的景观为数不多。伊吾沙山和东天山:
天山庙:
到哈密不得不提“大海道”,查了各种攻略、看了各种自驾进大海道的路线图,最终我们还是放弃“单车进入”的探索初衷。经当地车友介绍认识了领队小崔,早晨3点半我们两辆车从哈密市区出发,5点多进入大海道边缘区域,赶上观看日出,只可惜今天云层太厚,没看到朝霞。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大海道”里转悠,多公里的雅丹无人区,全是碎石子河滩路,无正规的道路。奇型怪状的雅丹地貌如鬼斧神工般屹立在眼前,“震撼”己不能表达它对你的视觉冲击!唯一的水源地是琉璜水,不能饮用。“太美了,即使轮胎都暴了也值得”阿仁事后说。那里无任何生命迹象,可却感觉它们都活着,正与你进行亿万年的对话。“大海道是此次新疆之行最美妙的体验”这是共同的心声。如果给再来一次新疆的理由:“那就再进一次大海道”。如果当地天气晴朗,那么一定要等到7点以后再回程,那时的景色你怎么拍都拍不够!当回程经过“哈密魔鬼城”时,我们异口同声说“不进去看了”,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心情。哈密的车友说:“在哈密你们就可以玩一个月”。前路漫漫,我们只能呆三天。
进新疆的第一顿饭就由“一杆旗”(店名)“手抓饭”开始,每份抓饭40元,羊肉一大块,饭可以无限续!也许是“一杆旗”的手抓饭太过美妙了,以至于以后的日子里,阿仁老重复一句话:“没有一杆旗的好吃”。在哈密吃了一顿“新疆大盘鸡”,这是在新疆的第一顿大盘鸡、也是唯一的一顿大盘鸡,不是不美味,而是份量太大了,两个人无法吃完。
第六站鄯善鄯善县比较出名的是“沙山公园”,一是“大”、二是“近”,大是因为它是库木塔格沙漠,近是它紧贴着鄯善县,多少年了沙漠没进一步而“淹没”城市,它与人类友好相处了千百年,“绿不退,沙不进”!这次新疆之行我们所经过的城市,本以为是地处“西北荒漠”,不曾想绿化比我们内陆城市还完美,出乎想象。
县城比较小,每天在熟悉的街道散步,在“木卡姆夜市”(其实就是农贸市场)有各种当地美食和特色点心店,因为游客较少,很容易和店家“打成一片”,你很快就会融入当地的生活,这也是我近几年喜欢去小县城旅行的原因之一。5月正是新疆桑葚成熟的季节,流传着“鸟的嘴都是甜的”说法。南疆到处都是上百年树龄的桑树,可以随便摘、随便吃。如果碰到有卖桑葚的小贩,也是意思意思,10元钱一大盒。桑葚有各种颜色:绿、红、紫、黑,但是都有一个共性:超级甜!在县城的道路边,一边散步一边随手摘桑葚,走一路吃一路,直得你吃怕为止。县城的手抓肉最“原始”,一大锅汤煮一大锅羊肉,你自已用铁钩选肉,每斤50元,这也是新疆之行吃到的最便宜的“手抓肉”了。羊肉(新疆的羊肉都不膻)弹而不老、“入口即化”,抓肉的配料离不开黄萝卜和“皮牙子”(洋葱),生的皮牙子很甜很香,“多来点皮牙子”这是阿仁吃饭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比较有特点的还有:甜盘子(像八宝饭)、煮羊蹄。
新疆生土民居:
甜盘子:
手抓羊肉:
维吾尔族面食甜点:
第七站吐鲁番5月25日到达吐鲁番市。到了吐鲁番,吃饭时听到最多的是“红柳烤肉”、“馕坑肉”。从鄯善至吐鲁番,有些“著名景点”:火焰山、高昌古城…都被我们一一放弃了。经过吐峪沟时游览了“麻扎村”,那是一种很古老的维吾尔民族自然村。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桑树、热情的村民。一个维吾尔族大爷提着一篮子刚摘的桑葚,用他那不很熟练的普通话热情的招呼我们:“吃吃吃,不要钱不要钱”。还邀请我们去他家,看他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还要求我们多拍点照片。特别可爱的一位大爷!路遇西瓜摊,为了吃个西瓜,苦等摊主半小时。他也不怕路过的车主把瓜全搬走?!这时正逢吐鲁番西瓜成熟,又脆又甜!
吐裕沟麻扎村:
不免俗套也去了吐鲁番的“葡萄沟”景区,正应了那句“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也许我们做“驴”久了,人为的景区已不入法眼了。
一个人闲逛时偶遇“苏公塔”,它原来也是围起来的景区,我到的时候已经6点,关门不售票了(吐鲁番10点太阳才下山),只好在围墙外看了几眼!隔壁的“郡王府”还开着,那就花20元进去看看吧!府外是一大片葡萄园,居高临下正是看夕阳的好地方。在郡王府等夕阳时,院里的讲解员大姐免费为我介绍了郡王府的历史和新疆坎儿井的神奇。看完夕阳,天也黑了,谢绝了大姐的顺路车。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徒步回家,走在夜晚安静的城市边缘别有一番滋味。城市的景点值得去的:除了“吐鲁番博物馆”外也只有那条“步行街”了,整条步行街由葡萄架组成,属于公园式步行街,这时节葡萄刚挂果,当葡萄成熟的时候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交河古城和坎儿井风俗园也被我们放弃了!“到新疆到底是干什么?玩什么?”这也一直困扰着我们,“新疆太大、太大了,看的东西也太多了,那就得取舍。”这也是一句经常自我安慰的话!但是唯有吃不能舍………红柳烤肉、馕坑肉、烤全羊(只买一公斤)、抓饭、豆豆汤饭、杏子、哈密瓜、甜瓜……
苏公塔:
第八站库车停车、睡觉。只逛了“库车王府”。比较有名是一座老桥“龟(音qiu)兹古渡”,多余的时间都花在维吾尔族居民区,一个个小院子很舒适,小区的道路干净整洁,到处都是桑树和鲜花。
第九站喀什5月30日到达喀什。“不到喀什就等于没来过新疆”,这句话好像已经成了喀什的名片了。我们也是怀着满满的憧憬来到喀什的。喀什的出租车经常会给你一个错觉,“司机怎么是老外?”。地域文化在这表现的太突出了,服装、长相、语言(很多不会普通话)、建筑、饮食等等和内地都很不同。喀什的备注是:老城、老茶馆、大巴扎、慕士塔格。老城的小巷干净整洁,虽然有许多旅游品商店,但是更多的是当地居民,所以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为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建筑,喜欢“扫街”的可以在此消耗许多时光。身着传统的维吾尔服装的人们、奔跑嬉闹的儿童、洋娃娃似的小孩、古老的理发店、买古铜器的小店,这些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按下快门,以至于在老城流连忘返。到老茶馆点上一壶“冰糖茶”、几样点心,悠闲地坐一下午,楼下是熙熙攘攘的游客,身边的维吾尔老人悠闲地喝着茶吃着自已带来的馕,茶馆里时不时还有乐手弹起热瓦甫打起手鼓。老茶馆对面就是著名的“烤包子”店,一个皮薄馅大的烤包子2元钱,时时都有人在排队等包子出炉。在路边看见理发店就顺便进去剃了个光头。据说喀什的石榴汁特别有名,10元一杯,可是太浓了,有点酸。
冰糖:
老城的大清真寺是可以参观的,但你要算准时间,因为祷告的时候是不让进的。这次来新疆还有一个心愿:吃一次正宗的玛仁糖(切糕)。但是一直到喀什还是没找到那熟悉的“切糕”车!
大巴扎(市场)是吃货的天堂,吃、喝、穿应有尽有,在这第一次尝试了“缸子肉”(清炖羊肉),绝对的美味。
??缸子肉:
去塔县、红其拉甫要在自驾车游客中心办理边防通行证,带上身份证有可以,免费且立等可取。慕士塔格号称冰川之父,地处帕米尔高原,是在去往红其拉甫边境口岸的路上,这条公路称为“中巴友谊路”。一路风景如画,峡谷、丹霞、湖泊、雪山应有尽有。虽然一路限速30、60,但你会自愿的“慢一点,再慢一点”,不想错过这一路的美景。“早知道我们就不去张掖丹霞了”我对阿仁说道,新疆一路西行,到处都是峡谷丹霞,不用受景区摆渡车之苦,也没有噪杂的游客。在喀拉库勒湖,很“户外”地摆开了椅子,吃着前几天买的“馕”,静静的看着慕士塔格主峰,看云起云落、看雪山时隐时现。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看完慕士塔格就回喀什了,所以一天来回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中巴友谊路:一路的风景
慕士塔格:
第十站阿勒泰原先的消息是:独库公路6月1日通车。可我们到喀什后听到的最新消息又变成了“6月下旬才能通车”。这彻底打乱了我们经独库公路北上自驾的计划,为了不走回头路决定“把车留在喀什,飞去北疆打卡,然后再回喀什等独库公路通车”。喀什飞阿勒泰机票元。到阿勒泰机场直接元包车去禾木村,入住木屋民宿,村里住宿以民宿为主。禾木村是一个蒙古族自然村,现被打造成较商业化的旅游区,今天开始当地政府开始打造“雪乡”品牌。禾木村景色以秋冬两季为佳,摄影爱好者居多。目前开发有两条穿越路线,当金秋时节身处满山的黄叶和近在咫尺的雪山,心情应该美暴了。在禾木村呆了两天,每天晒太阳、溪边散步,倒也惬意。如果你带有无人机,那要去村委会备注一下,手续很简单。
村里有直通喀纳斯景区的区间车,车费每人元。到喀纳斯我们决定FB一把,入住多元的湖滨山庄酒店。酒店随时有车接送旅客去“游客中心”,服务很周到。“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这是喀纳斯地区的天气写照。来喀纳斯湖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周边的雪山被云雾笼罩。正当我们无比郁闷之际,服务员告诉我们“明天一定要上观鱼台,明天早晨的云海一定很漂亮”。第二天你要早早的出门,赶坐9点的第一班景区车前往“观鱼台”景点,去晚了你将与“云海”失之交臂。上顶峰要走一段台阶上山,但不陡。在观鱼台你可居高临下一览喀纳斯湖的景色,而另一边是巍峨连绵的雪山。
??喀纳斯湖:
阿勒泰美食当属“狗鱼料理”了,独爱吃鱼的阿仁对“狗鱼烧豆腐”赞不绝口。在北方两个人吃饭是一件大难事:想多点几个菜,可是每个菜的份量又特别大。基本上一个主菜足矣!看见隔壁桌的夫妻对自已点的“架子肉”在发呆,那是足足有两公斤的烤肉啊,“这怎么吃的完?”老公一脸无奈的说道。我们抱以同情的一笑。
第十一站独库公路终于传来好消息“独库公路6月6日正式通车”,我们马上买机票返回喀什。我们的独库公路是由南往北开,从库车县开始至独子山结束,全长多公里。要翻越两座雪山,中间是八音布鲁克草原,计划在此休息一晚。结果我么用一天跑完了全程。至于独库公路的详细情况请自行度娘吧。
从库车一进独库公路就进入了新疆独特的峡谷地形。第一个景点“天山库车大峡谷”,这里号称东方的“羚羊峡谷”,景区全长5公里,观赏它只有唯一的“徒步”方式。在峡谷内行走,看岩壁的纹理变化,看色彩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大晴天和少游客”是最佳的观赏峡谷的必然条件,你要是同时拥有这两个条件那就是你运气太好了。
这一路峡谷、溪流、湖泊、雪山、草原与你为伴,山路坡陡、弯多,充分享受自驾的乐趣。下午3点到达八音布鲁克,“我们继续吧,一天走完它”意犹未尽的阿仁说道,“好吧,那就加满油,继续!”我附和道。在新疆自驾只要看到加油站就想把油箱灌满,因为有可能后面几百公里都没有加油站了。独库公路的建设者在公路两侧修建了很多停车休息区,很人性化,你可以停车观赏、拍照。但是很有不少的游客随意停车,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还把自己的安全置之不理。旅行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切记切记!在最后一个“达坂”,“我们放飞机,把电飞完”。因为我们带出来的电池坏了一个,一路走来都是小心翼翼的飞,总要留一点电以备在“最漂亮”的地方用。我们把雪山和蜿蜒的上山路收入了镜头。
“好了,我们一路下山吧,雪山再见”,我们知道独库公路也进入了尾声。路上偶遇很多摩托车、自行车骑行者,心里一直充满了羡慕,可当开车一路几十公里下山后,这种感觉顿时化为乌有,再也没有“骑上去”的勇气了。
独库公路是自驾爱好者不可不来的地方,没有之一!
晚上8点,我们到达了独子山的奎屯县,顺利的完成了“英雄之路”的穿越。又一个“心愿已了”。第二天在去往乌鲁木齐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那拉提草原和独库公路下雪了,今天只允许有四驱的小车上独库公路”。我们错过了什么?如果昨天在八音布鲁克休息一晚?如果分两天走独库公路?是不是又会有另一番感受。。。阿仁道:“我们遇见的就是最好的结果”。好吧,那就这样吧!任何事情没有“最好”之说,只有最“合适”,对你来说就够了!“再多要就是贪了”这是阿仁一直灌输给我的“道”!
第十二站乌鲁木齐(终点站)6月9日,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市。准备在此呆三天,每天还是在住处附近走走,对“天池”等景区也没什么兴趣,“不去就不去吧”。大都会好像都一样,只有在餐厅里才有“原来这里是新疆”的感觉。这次行程基本选择在维吾尔餐厅用餐,很适应当地的口味,如果你想减肥,那你就来错地方了。“来新疆不吃肉,那你来干嘛?”这是来新疆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之一。在家不吃羊肉的我,这一个行程下来至少吃了10公斤的羊肉。总结这次的新疆美食:手抓饭、手抓肉、烤肉(红柳烤肉、馕坑肉)、缸子肉、烤全羊、烤包子、馕饼、干果点心、豆豆汤饭(其实是面)、大盘鸡、甜盘子(八宝饭)、拌面(拉条子)、酸奶、甜杏、桑葚、小蜜瓜(没吃到好的哈密瓜)。至此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在新疆吃一次切糕(玛仁糖)”。在此次行程中不只一次的寻找“切糕”的身影,都未能如愿。终于在“乌鲁木齐大巴扎”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可惜是一种“小份”的包装,一斤80元左右。“为什么没有一大块的那种”我问,“太大怕卖不完啊”商贩这样解释道。
6月12日,离开乌鲁木齐飞回福州。此次从西安开始至乌鲁木齐全部自驾行程公里,新疆省内飞行公里,历时34天。在此感谢阿仁的一路陪伴,也感谢阿仁的座驾一路安全顺利的发挥。下次旅行再见!
放飞自我。。。。。。谢谢观赏!
谢谢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ms/1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