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李娟
人在书途不孤独
《我的阿勒泰》——平淡生活里的芬芳
张思远突然兴致冲冲的来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说她很喜欢。“杭哥,你喜欢散文,一定也喜欢。”
我读过之后,用思远的话说,“爱得不得了”。思远称之为有天赋,我愿意把这些人称为有灵性。没错,写作是需要灵性的。
有灵性的人的作品,读来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感染人,浸润人,能够给人一种意外之喜,空灵之感。有灵性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很质朴,很生活化,并没有什么格式,不为形式所束缚。但是更能够真真切切的展现画面,表达情感。很多人心思不细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好。还有很多人心思细腻,但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只有少部分人,运用文字的能力极强,可以用文字很好的把这个世界描绘出来。这就是天赋与灵性。因此在历史上,真正能够写出好作品的人,大都是拥有这种灵性的人。普通人通过努力,也许可以写就一些经典的作品,但是精致有余,灵气不足。因此,这些人便是千千万喜爱写作的人的偶像,灵气与生俱来,羡慕不来。
如此有灵性的人,就适合写散文或者小说,因为这两种文体形式随意,不受束缚。也最能表达作者之精神。读来李娟这部作品,我首先想到的是萧红与她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我只是读了一小部分,到现在也大致记不太清内容了。但是萧红的灵气在那里面十足的展现了。虽是小说,但生活气息浓郁,处处透露着真实。李娟这部作品,虽是散文集,但也有着小说的气质。而且优势在于,比之小说又多了几分真实,如同日记一般,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陌生的阿勒泰,带到了喀吾图,又似乎我们才是那个和哈族同胞一起生活的汉族孩子似的。通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真真切切的想象出那里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清明上河图,场面宏大,又不失细节。大漠荒烟,高山清泉。又有吐舌头的姥姥,还有调皮的房东家的小孩儿,还有美妙的“拖依”,甜甜的恋爱。读来的感觉就是,这地方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我亲眼看到的话,也不过就是这样。但若让我写一写的话,又觉得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如同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题诗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因为我自是不能自比李白的。
灵性就在于,在作者的笔下,平淡的日子也能开出花儿来。从作者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日子是十分平淡的。如同我们的日子一般,枯燥且重复,麻烦不断,惊喜很少。作者身为一个汉族人,哈语不过关,与当地人交流起来也不方便。更多的日子作者也是一个人在院子里坐一天,还要受小孩儿欺负,还要每天看着一帮酒鬼来店里喝酒。想进城要坐一天一夜的车,冬天还要忍受极低温的摧残。坐着车一路颠簸,不知道要晕车呕吐多少次。和叔叔骑摩托车去城里在荒无人烟的大漠里抛锚迷路。这些事情怎么看来也都是生活的苟且。可作者愿意原封不动的记录下他们,不抱怨生活的苦,皆看作生命的馈赠。当然也有生活的甜,美妙的乡村舞会,美妙的暗恋,美妙的过年的烟花,美妙的滴水泉…
作者用文字把生活的锋芒敛去,使得美好不再惊喜,困顿不再躁动。一切都平平淡淡,但又不断散发芬芳。就如同冬日的梅花,留香又不斗艳。没错,好的文字就如同花儿,值得细细品味其香味儿,你越是有耐心,就越能嗅出不同的层次来。这种独特的芬芳,源自于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像辜鸿铭先生说的那样,因为中国人完完全全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情感与关系都是经过心灵来交流,来维系的。所以即使大家生活环境不尽相同,风俗文化也不尽相同,但走心的文字就总能引起共鸣来。辜鸿铭说,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是散发着芬芳的名贵的香水儿。正是这样的礼貌的人组成的社会圈子,所共同经历的生活,即使平淡,也总是散发着芬芳。这种芬芳普遍存在,只是很少为人所捕捉。许是更多时候,这样的淡淡的芬芳被我们的生活的诸多困顿给遮盖住了,所以我们焦虑,焦躁,怅然若失,像是失了魂魄。当有人把这些芬芳从困顿的生活中提炼出来拿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像是一下子醒来了,甚至想掏一掏自己的心窝子,和那人聊一聊,“看,你说的这些,我也有。”
这些浑身散发着灵气的作家,就是这样一批人。喜欢文字的人,才会懂得这份能用文字捕捉生活的能力有多么难能可贵。或许少了这份灵性,这辈子也创造不出这样一份芬芳了,那便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细嗅蔷薇的机会。也推荐大家看一看这些很有灵气的作品,我们一起掏一掏心窝子,找一找即将丢掉的灵魂。
.7.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ly/1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