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西北方言的形成藏汉语法深层接触

发布时间:2021/4/18 17:19:08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403/8811271.html
汉语西北方言的形成:藏汉语法深层接触TheFormationoftheDialectsinNorthwesternChina:AStudyoftheDeepContactsbetweenTibetanandChineseGrammatically????????????????????????????????????????????????????????????????????????????????瞿霭堂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原载于:《东方语言学》,年

前言

“我因为指导学生,对汉语西北方言的形成发生兴趣,做了些研究,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去年的《东方语言学》上(去年召开了有关讨论西北方言的会议,《民族语文》上也发表有同样性质的文章,讨论西北方言与阿尔泰语言的关系。)。一直没有放到网上讨论,是因为杂志还没有出版,双成说已经出版,想借群的一块宝地,提出些问题,供大家讨论。

.研究方言的接触有两个重大问题:第一,这个方言与哪个其他方言或语言接触?第二,这种方言初始是由说那种方言和语言的先使用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是原来说母语的人先使用的?还是学习这种语言的人先使用的?比如“洋泾浜”英语,中国人先使用的?还是英国人先使用的?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但在其他情况下就不一定好回答。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特殊的情况就要使用特殊的方法。汉语西北方言情况特殊,就要使用比较复杂的方法。包括四个问题:第一,是与哪种或哪些方言或语言接触?第二,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层面,哪个层面比较有定性的作用?第三,是使用类型学比较证明,还是使用历史比较语言学证明?即同源词和同源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来证明,哪种证明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第四,同源的成分除了音同外,是不是还有义同?汉语中的“咖喱”是音同,倒话中的“喝的有”,这个“的”明显不是汉语的“的”,但与其他方言或语言的语音对不上号,意义却对得上,即这个“的”是从其他方言或语言中翻译过来的,这种翻译的成分,肯定不是汉语的成分,但却是汉语的词,是不是应该判断成其他方言或语言的成分?在外来语研究中有不同的看法,即仿译词算不算借词?因为有些仿译词符合汉语构词规则,有些不符合。有些仿译词有理据可循,有些没有理据可循。但使用的都是本语的成分。

这些问题只是主要的问题,研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

从发表的论文来看,研究汉语西北方言有三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把所有的成分都认定为汉语的成分,使用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分析每一个成分和句子结构;第二种是寻找与其他方言或语言的音同成分,确定与哪种方言或语言接触;第三种是类型学的方法,不管成分的同源性,只看类型相同与否。比如“我饭吃”这种语序与阿尔泰语言相同,加一个与阿尔泰语言需要加的语法成分,就判定是与阿尔泰语言接触,不管别的语言也与阿尔泰语言一样,是这样的语序,需要加这种成分。中国和世界同类型的语言太多,随便找一个都可以证明。我们企图是找出第四种研究的方法。还要探讨这种方言变体是谁“创造”的。

因为这种研究很偏门,不一定大家感兴趣,讨论不讨论自便,但至少可以增长一些知识,哪怕这种知识是错误的,也可以提供批评的资料。”——瞿霭堂

瞿霭堂教授于年3月4日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ly/12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