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室内毕业季展播西安美术学院建筑

发布时间:2021/8/2 11:34:02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再启“心?视?界”的航程,迎来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与升华。“心”是生命脉动的原动力,用心去“触摸”心灵才能开启。“视”是对事物表象的基本认知状态,开阔的“视野”才能产生“视”形态的深层内涵。而“界”是境界的完整状态“受界于身,无界于心”,是对建筑与环境设计观念更深层的认知。心、视、界三维互构,共生共存,成为新一代学子专业学习、心灵成长的价值体现!

本次展览由22位研究生的环境设计作品构成。作为硕士阶段理论研究的拓展与延伸,展现出个人硕士研究阶段的能力与面貌。展览以研究为基础,体现出建筑环境艺术系在硕士人才培养方面,聚焦地域文化与特色,以西部人居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范畴,内容涉及传统营建与现代艺术设计、人居环境与信息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建筑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应用等。展现出本届学生较为扎实的当代环境设计理念和实践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环境设计发展历史、专业内涵、专业设计方法、专业表现技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作品名称:《暮华社语——20世纪末滨湖旧社区市井生活再生设计》

作者姓名:黄轩

指导教师:孙鸣春教授

作品阐述:

此设计通过对滨湖社区规划分级,以拓展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市井商业空间以及菜市场业态圈四种类型划分社区空间,并针对每一个空间设计相应的空间模块来弥补缺陷以达到社区整体更新的目的,并通过模块激活社区熟人网络和记忆,从而使滨湖社区物质、精神同步更新。

作品名称:《艺术巡旅?新联村艺术景观空间设计》

作者姓名:王菲菲

指导教师:海继平副教授

作品阐述:

“以艺术为路标的山林巡旅”,利用大地艺术手法进行乡村景观设计,将艺术与景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进行景观设计。通过将大地艺术引入新联村的乡村景观设计当中来,利用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景观空间的营造,村民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设计师不再是乡村景观设计的主宰,设计师和村民可以相互配合、协调,创造拥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乡村景观。

作品名称:《匠心民艺,大器陶城——渭北尧头窑遗址区生态老街设计》

作者姓名:张晨

指导教师:吴昊教授

作品阐述:

以尧头窑遗址区为背景,挖掘当地生活居住、窑炉遗址、制瓷作坊的生态元素,与历史上尧头窑商贸交易街相结合,为现代人们再现尧头窑民间制瓷技艺,展现尧头窑人文环境及人文景观,体现匠心民艺,大器陶城的雄厚风貌。在调研与设计理念中,提倡保护“看得见”的建筑,生态环境景观,也重视“看不见”的“软景观”。

作品名称:《向死而生——生命周期博物馆及光媒介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孔柯蒙

指导教师:周维娜教授

作品阐述: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死亡表现出极度回避的态度,认为死亡是一种不吉利、忌讳的话题,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以死亡认知为目的的教育场所建设显得十分迫切。针对这一现象选题以生命周期博物馆为主题进行展示空间设计研究,通过“一生万物”、“万法如是”、“寻微探境”、“和光同尘”、“向死而生”几个场馆逐次递进的情感表达,结合光媒介设计探索展示空间中物镜、情景与意境的表达,最终使参观者完成一次心灵上的“治愈之旅”,达到与死亡“和解”目的,使人们对于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作品名称:《双城?迹》

作者姓名:钱磊

指导教师:周维娜教授

作品阐述:

本设计是面向扶贫教育的可移动儿童博物馆展示模式设计探索,通过充气式移动膜结构可移动博物馆在城市与贫困山区的双向移动展示,使城市生活的人们切实亲身了解乡村儿童生活不易,学习条件艰苦,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hj/14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