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我这辈子的理想就是哪儿也不去”
第一次听到这种理想都会惊愕吧?网上疯传着的总是“一生必去的多少个地方”“人一定要旅行,要么身在路上,要么心在路上“等文章;各种网站的“休学辞职去旅行”、“我们爱旅行”等小组也人气旺盛。都市里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生活在别处”,我们厌倦自己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对远方和新鲜着迷。我们以“行万里路”、增长见识、呼吸新鲜空气为借口的旅行,常常不过是我们逃避生活的捷径,仿佛逃避之后能获得新生,仿佛返回之后无需重新面对我们那用旧了的生活。
怀揣这种理想的是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浅浅活着的李娟。她比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得清贫和艰辛,她跟着她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跟着当地牧民一起转场,一次又一次地艰苦迁徙,忍受漫长孤寂的冰天冻地,赚很少的钱,花很少的钱,她直面着在我们看来显得简单粗暴的生活。然而,阿勒泰,是属于她的幸福角落。那儿有她聪明的妈妈,年迈的外婆和安静的爱情;有哈族淳朴的孩子,调皮的牛群,可爱的河流,和神秘的森林……她用如同她名字一般朴素清新的文字叙写着她那平实宁静的生活。面对生活,不逃避,不抱怨,在属于她的阿勒泰,她浅浅地活,轻轻地写,“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不签名”,死死守护着她安静的幸福角落。
part2
“命运让我的笔落在阿勒泰”
读李娟的文字,会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乐天知命,仿佛一切都是“应该”的;仿佛偶然的命运里,流淌着必然的河流;仿佛各种各样的原因,使生活不得不呈现成它所呈现的样子。因此,有什么可悲伤和埋怨的呢?面对生活,她坚忍而坦然。她在暴风狂沙中认真地奔跑几百米,为了追回被狂风刮走的五块钱;她为赶走拱破帐篷的牛,追着牛绕房子跑了两圈;她在辽阔无边的荒漠迷路,却仍不忘捡拾因迷路而发现的美丽玛瑙;她发生的车祸只是“顺便提一下”;她在暴雨中暴走两个多小时、渡过三条危险的河流才回到家的事,也写得风轻云淡;她家里补鞋也能补出幸福。
她的文字没有任何故意呼唤痛感和眼泪的渲染,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把一件件本当列于生活苦恼的事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得幸福有趣;她的文字不施粉黛,清亮得毫无机心,仿佛浑然天成的清晨甘露,干净,简单,明朗。她的文字不耽溺,不似蝴蝶流连百花,而是那般性情,轻盈,宛若雁过无痕。而正是这种“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轻描淡写,正是这种补鞋都能补出幸福的简单直接,透着她可敬的坚韧不拔与达观朗照,同时流露着尘世中与苦难并行的幸福,显得那样温婉感人。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角落,那并不一定是与世隔绝的山野,不一定是采菊篱下的田园,而是在那个角落,我们能抖落肩上琐碎而沉重的尘土,擦亮被太多欲望腐蚀的双眼,卸下内心未名而繁复的执念,浅浅地,浅浅而幸福地活着。
因为马上要去阿勒泰,以及在思考“家和远方”的关系,于是想起了这篇旧文。不管在哪儿,最重要的还是能有生活热情。我大概不那么有定念,就很难仅凭信念而建立起某种连结。想到多年前的黑暗之诗同样适用于当前,想到依然重复着以往的状态仅仅是受困于不同的事情,想到不断得到强化的“本性难移”,就对自己丧失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zy/1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