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情——工作篇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来自黑医院,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09月响应国家号召,受组织选派,作为第三批医疗援疆工作者来到祖国大西北-美丽新疆,开始我的援疆工作。
医院是该县唯一一医院,我所在的妇产科,现有医生6名,助产士10人,年分娩量余人,承担县城及周边五乡五镇孕产妇急危重抢救任务,报道后我被任命妇产科副主任,负责妇产科诊疗、理论知识培训、参与临床一线救治等工作。
援疆工作
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6小时紧急抢救
富蕴县居住着70%以上哈萨克族,他们大部分还沿袭着游牧生活,因民族特有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大多数民族妇女对产前疾病认识不足,产前筛查不到位,辅助检查不规范,就诊医治不及时,在这里我遇到了内地少见的妇女病种和更加危急重病患者,也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性命攸关的事。今年3月9日,一个让我难忘的夜班,接班后,收入一名两次剖宫产,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有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经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后,即行手术,术中和预想一样,见子宫前壁和下段布满了怒张血管,避开血管顺利取出胎儿后,植入胎盘瞬间大量出血,血液一涌而上,手术视野模糊不清,手术台上没有演习,危机之下处理不当,必将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损失,我们医护团队在密切配合,填塞,压迫,缩宫,快速输液输血,经近6个小时紧急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后送入重症病房,紧张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
与死神赛跑,救治子宫破裂胎盘植入患者
清晨两点半,刚刚完成手术的我拖着疲惫身体走向科室,这时,我的学生朱马古丽急切向我跑来,告诉我33号床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患者,现在腹痛严重,血压低,我急匆跑到病房,看着患者面色苍白,手脚冰冷,血压下降,典型急性腹腔内出血表现,考虑子宫破裂,须马上手术,我立即术前准备并通知主任,当一切准备就绪,打开腹腔,大量暗红色血液伴血块一涌而出,大量腹腔内出血,而本院储备仅有“A”型毫升血已经给上一台患者输完了,新调血源还在路上,路途较远,来回最快也得需要5个小时,考虑实际情况只能输液补充血容量,我和胡惠良主任实施手术,探查子宫这是一例典型子宫破裂胎盘植入患者,植入胎盘沿着子宫下段至宫颈外口,并随着表面弥漫性渗血,患者随时可能因急性失血而危及生命,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当务之急必须立即切除子宫才能止血,经过4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而新调仅仅毫升血液,对于出血近毫升患者远远不够,必须立即再次输血才能挽救生命,这时,患者也因失血严重,出现休克,烦躁,没有意识,有血就能救命,面对患者家属激动伴随着哀求,我毅然决定不能再等血源了,患者随时可能因严重失血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没有充足血制品患者随时可能死亡,必医院进行抢救。
我一改往日矜持与涵蓄,用平生最大嗓门喊着快联系救护车,唯一想法就是快点,在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引来惊奇与诧异,并跟随转送,转院途中,监护器上刺耳的红色警戒灯不停的报警,患者的血压一降再降,出现极度烦躁,在没有血源及稀缺药品情况下,我只能给予临时处置,并在医院重症监护和妇产科主任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危重,需开通绿色通道,飞奔在和死亡赛跑,时间就是生命,望着车窗外茫茫戈壁,我体会到一种力不从心和身单力薄的感觉,我祈求上天同时,我也在问自己,我为什么来这,看着堂堂哈萨克汉子紧握着爱人的双手在哭泣,看着他们几岁大的娃娃眨着茫然无知眼睛看着身边一切,不停叫着妈妈,我揪心的疼痛,那一刻如果可以我恨不得把自己血液给她,只要她活着,只要她能活下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飞驰的车轮不停转动,在煎熬与颠簸中度过了最危险的3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阿勒泰,我们有了足够抢救患者的血源和药品,在与死亡赛跑过程中我们赢了,此时,我激动的心情再也无法控制,热泪夺眶而出……阿而达克有救了。
这一夜,两台大出血,10余小时手术,身心疲惫,亢奋的精神睡意全无,这是我从医以来第一次面对紧张充满凶险的救治,而我作为医者却那么无助,在归途中,我不顾一切的在车上大哭,我多么害怕,我怕那么小的娃娃没有了妈妈,我怕满眼期待的患者看我信赖的眼神,我更怕有愧于作为一名医生职责。
高龄孕妇自行生产
胎盘未娩出凶险万分
神情疲惫的张立娜医院
一年多时间里,很多时候都在路上接诊,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来不及就在救护车上接产缝合,犹记得今年5月,深夜随着电话铃声响起,我便赶往公里以外杜热乡乌扎合特村,接诊一名叫古力帕西高龄孕妇,这是她的第三个娃娃,见到她时孩子已经自行娩出,连接着母亲脐带蜷缩在被子一角浑身冰冷,发紫,而母亲因为胎盘未娩出而持续流血,紧急情况下,来不及转送,立即给孩子吸痰,刺激啼哭,保暖,协助胎盘娩出,止血,缝合处理后,新生儿也因处理及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产妇阴道流血减少,回程途中,抱着襁褓里安静入睡婴儿,看着母亲对我会心一笑,“母子平安”,深深体会到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充实感和荣誉感,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出院那一天他的老公手拿一面锦旗送到我的面前,说着我听不懂得哈萨克语言,但我能感受到他真诚和谢意。
这一年里,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一道,在院外接诊、下乡义诊、开展女性卫生保健及健康咨询,先后深入可可托海、喀拉布勒根、铁买克,杜热、吐尔洪等十一个乡镇,走遍村屯个,驱车往返余公里,诊治患者人,实施手术台,这些经历让我每一天都是那么充实,我也从中收获了医疗诊治技术快速提升,丰富了救治危重急症病人的经验,增强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收获了民族团结友谊。
援疆情传帮带
一年多的援疆工作,并不止于解决一例例病例,救治一个个患者,更多是传承专业知识,从输血便为造血,发扬“传帮带”精神,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规范临床诊疗,促使青年医生快速成长,做到人走技术留,科室分配给我三名学生,其中一名哈萨克族青年医生,而在这里我也多亏了我这个哈萨克学生,无论是日常查房,还是坐诊诊疗,和哈萨克族病人家属交流沟通都要依赖我这个学生翻译,我也常常学一些简单哈萨克语言,初学时常常被这东北味的哈萨克语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瞪着大大眼睛看着我,记得我把卡卡什(纸的意思)翻译成卡瓦斯,去过东北人说你是不是当成东北格瓦斯了,引起哄堂大笑,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习民族语言,让我能近距离和患者沟通,同时也会伴随我一生,再次登上这片土地,我会向朋友及家人展示,向他们讲诉我在新疆故事。
医路很长,我想用心做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去救治更多的人,看到一面面锦旗这是新疆人民给我最大褒奖,也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我能帮助到更多人。医者仁心,即使今天还有太多人误解医生,但请相信,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和荣誉可以诠释的,它更是一个人职责使命,而患者的信赖才是维系这种使命感的最强动力。古人云,学不贯古今,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为医以误世。即使没有理解,我也会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每每读到,都有无数感触,多努力写为了那些信赖我的患者们,多用心些,让自己做一个“德”与“术”相通的人。
新疆,黑龙江,两地一家人,维系着共同文化血脉,寻求的是共同中国梦想,援疆让我们在祖国边疆播下友爱种子,架起团结桥梁,带着嘱托,洒下真情,耕耘是统一,收获的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更是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不忘医者初心,牢记救死扶伤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希望更多人加入援疆队伍,那里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
(这篇文章都是我在援疆工作真实案例,因为那一夜抢救,我也被多次去往阿勒泰,自治区参加危重病例评审,从中收获很多,积累了经验,沉淀了心情,净化了思想,锻炼了能力,在援疆路上我无怨无悔。)
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供稿:张立娜
编辑:张子涵
责任编辑:杨春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zy/1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