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据与公众感受渐行渐近听一线生态环

发布时间:2021/12/10 11:00:18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图为工作人员在伊犁喀拉峻草原开展高等植物调查

时间进入六七月份,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就会迎来几拨特别的“客人”。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人员,戴上遮阳帽、穿上长袖长裤,走进五指山山地雨林,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用绳子圈起一块约一平方米的监测样方,然后对样方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植被组成进行每木调查,测量植被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密度以及林下植被,以及样方的叶面积指数等数据。这一幕就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过程。

海南监测人员把样方设在雨林,而新疆监测人员会调查阿勒泰草原区高等植物状况,辽宁监测人员则从铁岭莲花湖里采集底栖动物、着生藻类等样本带回实验室。

要素更多

从传统环境要素监测向全方位生态环境监测发展

在不久前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透露,“十四五”期间,生物多样性指标将首次被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新污染物、碳等都是如今被提上重要议程的监测新领域。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主任常淼回忆,“各地监测站最早的‘看家本领’是水,水质监测能力也相对较强。后来随着国家重视、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zy/15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