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先民的冰雪活动中国体育报

发布时间:2024/6/2 9:22:53 

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地缘辽阔,既有沃野千里,也有林海雪原,这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北方先民在长期与冰雪为伴的实践中,掌握了驾驭冰雪的生存技能,学会了使用爬犁作为交通工具,制作了木质器具作为脚的延伸物在冰雪之中捕获猎物。

考古学家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的敦德布拉克1号岩棚内发现了一组滑雪人物画,经专家研究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棚画,距今至少一万年。《年阿勒泰国际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讨会专家宣言》指出:“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老滑雪地域。”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滑雪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山海经》。理由是《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有“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的记载。研究认为这里的“马蹄”是指脚下穿着的马蹄状的雪板。关于这个观点,笔者认为是不能成立的。《山海经》虽然被认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地理著作,但其首先是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这里的“马蹄,善走”是指钉灵人长着像马一样的蹄子,善于奔跑。与滑雪并无关系。这里的“钉灵”是高车、回纥的先民,又写作丁灵、丁零、丁令等,即我们比较熟悉的《汉书·苏武传》所载盗取苏武牛羊的丁令。

目前所见关于我国古代滑雪比较早的文字记载是在隋唐时期。此时,滑雪技能几乎遍布北方的北室韦、回鹘(回纥)、流鬼、拔野古、拔悉弥等各个民族,如《隋书》卷八十四《北狄传》记载:“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其部落渠帅号引莫贺咄。气候最寒,冬则入山居穴中,牛畜多冻死。饶獐鹿,射猎为务,凿冰没水中而网射鱼鳖。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这里的“骑木而行”就是指脚踏滑雪板行走在雪上。再如《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回鹘下》记载:“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这里的“以板藉足,屈木支腋”则是指当地人善于脚踏雪板、手持雪杖飞驰在冰雪之上。隋唐时期,这些北方民族使用工具穿梭在冰雪之间作为一种风俗延续了下来。辽金元时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进入历史舞台,并将冰雪运动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中。

清乾隆年间谢遂绘制的《职贡图》中有《七姓图》一幅,并配文:“七姓在三姓之西二百余里之乌扎拉洪科等处,性多淳朴。地产荍麦,虽知耕种,而专以渔猎为生。遇冬月冰坚,则足踏木板溜冰而射。其妇女亦善伏弩捕貂。衣帽多以貂为之,土语谓之乌迪勒话,岁进貂皮。”这里的七姓是指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族群,虽然也懂耕种,但以渔猎为主,是现今我国赫哲族人的构成主体之一,约居住在现今佳木斯市、桦川县一带。图中的七姓人身穿貂皮衣,头戴貂皮帽,足踏木板在冰雪之上追杀猎物。这张图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关于滑雪板的图片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七姓人使用的雪板较短,前尖后宽,前部尖而上翘,便于越过障碍物;后部宽阔,便于增加冰雪之上行动的稳定性。雪板通过皮带绑在鞋上和脚踝处。18世纪中叶法国普雷沃斯特(Prévost)的《旅行札记》(Histoiregénéraledesvoyages)第18卷里有一副描绘了中国北方狗拉爬犁和滑雪者的插图,其中的滑雪者手持滑雪杖,脚踏滑雪板,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也印证了我国北方先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驾驭冰雪的能力。(郭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xs/18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