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陌生来电

发布时间:2020/11/2 13:40:23 

劳动节里,我依然身在南疆。从老乡家出来后,同行的宣传干部说,我放在车上背包里的电话响了很长时间。

拿起手机看,是一个阿勒泰的陌生号码。

算下来,我已经有五年没去阿勒泰了。但是,在阿勒泰地区,我打过交道的人也不算少。或许是一个祝福电话吧。我没太当回事儿,想着晚上回到宾馆房间以后再回过去。

那头接电话的速度很快。一接起电话就对我说起了哈萨克语。除了几个单词外,我什么也听不懂。

“你找谁?”

听到这句话后,电话那头的声音顿住了。我告诉他:“你在今天上午11点多给我打了电话,我是按照号码回的。”

“哎——,不东不东,不东不东……”那头终于说起了汉语。

这几年总是跑南疆,我新学了一些维吾尔语。但是,小时候学过的哈萨克语句子,在接话的那一瞬间却一点儿都没用上。

在我出生和成长的吉木萨尔县里,汉族人口可以占到七成以上。其次是回族,再次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还有一些大熊猫般的存在,他们是乌兹别克族,还有塔塔尔族。人口只有上百或是几百人,很多本地人都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们。

虽然大环境如此,但我成长的小环境中,汉族人却该算是少数民族。那里,也说汉语的回族人占着绝对的多数,同时说哈萨克语和汉语的哈萨克人也有很多。

第一次去阿勒泰的哈萨克族村里采访,我居然没有想起来要让当地给我找个翻译。我天真地认为,阿勒泰牧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和我小时候的邻居们一样,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其实不然,首次采访的那个哈萨克族人聚居的牧场中,能说汉语的,也就是村干部和村小学的老师。作家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和我记忆当中的故乡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李娟写过很多因为语言沟通带来的不便,或者说是趣味。但是,我的记忆当中,这种情况却不算多。

电话那头一连说了很多句“不懂不懂”的人,恐怕和我曾经釆访过的哈萨克牧民一样,说不了几句汉语。他就生活在深山里,没出过多少次门,也没见识过多少外面的世界。他喝奶茶,吃羊肉,每天早出晚归,骑马、骑摩托车、打草、喂羊、搓响鞭,也喝白酒、抽旱烟、弹冬不拉、玩刁羊、玩姑娘追。劳作和生活中,他一直用哈萨克语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还有喜怒哀乐。

因为之前觉得是一个节日祝福电话,所以在挂电话之前,我没忘了对他说了一句“劳动节快乐”。我猜想,这个陌生人可能也是想祝我节日快乐吧。

在内地人看来,阿勒泰很遥远。此时此刻,我离阿勒泰确实也很远。阿勒泰在新疆的最北,此时的我却在新疆的最南。我在和田享受着20几度的温暖,阿勒泰的大地上可能还有倒春的微寒。新疆真是大。

新疆如此之大,但对我来说,却哪儿都不算远。十四个地州市,我都已经用脚步丈量过。在我的心里,每个地州市离我都很近。我说自己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可能有点儿夸大了。但我说自己,见个新疆人就觉得亲近,听到新疆人的声音也觉得亲切,这倒是真的。

我日复一日地采访写稿,这是在劳动。因为过去教育资源薄弱,南北疆农牧区尚且有很多不能用汉语和我交流的老乡。我知道,他们的生活虽然相对单一和封闭,但他们也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着贡献。他们一样是光荣的劳动者。今天,是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ms/11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