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中国传媒大学携手中国日报推出国际

发布时间:2023/4/10 11:27:20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7.html
                            

为打造国际传播品牌、助力大国形象塑造,中国日报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系列融视频英文节目《行走中国》,以“青春行走,看见中国”为主题,以“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为基调,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展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传媒大学携手中国日报

推出系列融视频英文节目《行走中国》

来跟随我们一起

穿越草原,走近《沙漠变森林:塞罕坝》

驰骋冰场,感受《冰雪文化》

1

荒原变林海: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

▲点击欣赏英文融视频《沙漠变森林:塞罕坝》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被称为“华北绿宝石”。“塞罕坝”由蒙语和汉语组成,意思是“美丽的高岭”,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高原台地,清朝时曾经是皇家猎苑。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多年的战乱与山火,“塞罕坝”的原始森林一度消失,变成了沙漠荒地。

▲滑动查看,“塞罕坝”的沧桑巨变

年,“塞罕坝”的治理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组成了第一代建设者,开始不断研究和测试适合当地环境的植被,在艰苦的条件下探索出了科学的人工植树方法。六十年来,经过三代护林员的建设,如今的“塞罕坝”已经成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片人工林海,有效地阻挡了风沙南侵,阻止了土地沙化,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变森林的奇迹。

▲“塞罕坝”的林地面积

从近年来的卫星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中国正在努力让地球变绿。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森林面积增长量达到全球第一。正是无数个像“塞罕坝”一样的故事,让中国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2

冰雪文化:冬奥场馆蕴藏中国智慧

▲点击欣赏英文融视频《冰雪文化》

在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一系列现代奥运项目不断演绎着速度的角逐,让人目不暇接。其实,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上,就已经有了不同的冰雪活动器具和冰雪运动,也衍生了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冰雪文化。

据考古考证,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洞穴岩画,是迄今最为久远的人类滑雪运动记录之一。这表明在一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在白雪皑皑的冬季,把滑雪作为山地的交通方式。

▲滑雪运动的洞穴岩画

除了巧借冰雪的生存智慧,与冰雪相关的休闲娱乐和艺术形式也逐步在人类生活中出现。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冰嬉”开始盛行,冰车、跑冰鞋、冰上足球、做冰灯等娱乐和习俗也纷纷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冰雪文化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样式。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在哈尔滨举办,并带动了各地冰雪艺术的兴起。此后的每年冬季,艺术家们都会进行冰雕创作,再辅以现代科技手段,构成独具北国特色的冰灯艺术,装点着北方城镇的生活空间。

▲冬奥场馆蕴藏的冰雪文化

年的北京冬奥会,掀起了冰雪文化新的高潮。从“雪游龙”“冰丝带”“雪如意”等承载着中国元素的冬奥场馆设计,到火遍全球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从高科技满满的比赛现场到数字技术全景动态的电视直播,把新时代的冰雪文化之风,吹到各地的冬奥社区、文化广场、冰雪博物馆和冰雪旅游区……冰雪文化早已打破了季节的约束,正以越来越多样的方式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3

实践赋能:视听融合传播中国故事

《行走中国》系列节目在中国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letaizx.com/altms/17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